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、最普遍的愿望。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,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人民性的顯著特征。中華傳統文化從西周以來就奠定了“以人為本”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,特別是在儒、道、墨各家的著作中,都有著豐富詳實的“以人為本”理念闡述,為我們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、一切依靠人民,矢志不移維護人民安全帶來了哲學啟示。
儒家“仁愛”中“以人為本”理念的啟示
《論語》中“百姓足,君孰與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與足?”等,都寄托著古代儒家先賢“以人為本”的理念。而其中最突出凝練的“仁愛”思想,廣為后世傳頌和踐行。
“仁”在孔子那里是最高的道德范疇和境界,以“愛人”為基本規定,意思是“仁”從孝父母、敬兄長開始,進而擴大至全天下的人。孟子將其提煉為思想命題,并應用于治國理政,提出君子由親愛親人而仁愛百姓,由仁愛百姓而愛惜萬物。在儒家看來,“仁愛”的思想是構建和諧、友善社會的基礎和目標。
治國有常,利民為本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“四大奇跡”——推動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,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跡;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,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,創造了社會穩定奇跡;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創造了全面脫貧奇跡;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,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。維護人民安全,中國具有前所未有的雄厚實力基礎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、更有力量。
道家“百姓心”中“以人為本”理念的啟示
《道德經》有云:“圣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”。老子認為,人民是國家的基礎和根本,治國應當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只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,才能夠贏得民心,維護國家的安全穩定和發展。
民為邦本,本固邦寧。2015年7月1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》,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,這對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、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、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具有重要意義。一段時間以來,各級國家安全機關積極行動起來,大力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、普及國家安全知識,以春風化雨、潤物無聲的方式,有力凝聚起全民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共識,助力形成國家安全、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。
墨家“兼愛”中“以人為本”理念的啟示
“兼愛”一說是墨家的基本主張,強調每個人都應像愛自己一樣愛他人。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像愛自己的家人、國人一樣愛別人的家人、愛別國的人,那么這個社會就會和諧穩定。如果國與國之間做到“兼愛”,就能夠避免相互攻伐、侵害,進而實現互利共贏。
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,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。世界各國和平、發展、合作、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。維護國際和平安全、促進全球發展繁榮,應該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。
全球安全需要各國人民齊心協力、共同筑就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,令世界各國以團結精神協力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挑戰,并肩守護地球家園的和平安寧,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有了科學依據,為實現人類共同安全提供了中國方案。
中華傳統文化、當代安全事件都充分證明: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、一切依靠人民。國家安全工作歸根到底是保障人民利益。只有堅持“以人為本”,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緊緊依靠人民,才能建設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鋼鐵長城。
來源/“國家安全部”微信公眾號
編輯/林彤
終審/和麗星
(發稿編輯:林彤)